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杜车别”强文《央视笑傲江湖歌曲和徐克烂片里《沧海一声笑》的对



先看央视笑傲江湖曲《天地作合》
  
  莽莽苍苍 群山巍峨
  日月光照 纷纭错落
  丝竹共振 执节者歌
  行云流水 用心无多
    
  求大道以弭兵 凌万物而超脱
  觅知音固难得 唯天地与作合
  求大道以弭兵 凌万物而超脱
  觅知音固难得 唯天地与作合
    
  原文每句有兮字 ,有些人出于贬低的目的,说“以为加了几个‘兮’就是风雅了?”,说这是“用‘兮’推砌的歌词来说明此歌的古朴”
  
  所以我特地去掉‘兮’字,很显然,丝毫也不影响这首歌本身表达的意境的高雅悠远,丝毫也不影响这首歌所传递出的美感
  意思也都明白,境界依然还是那样清雅淡泊
  
  看看这首歌的歌词表达的意思

求大道以弭兵]
  这句和笑傲江湖中表达的抛弃江湖门派偏见纷争,舍弃那种所谓正邪不两立的血腥争斗有力的进行了呼应,和刘正风、曲阳两人身为正派魔教两个重要人物,却能走到一起,成为知音,并甘愿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内容也紧密契合
  
  而从字面上解释“求大道以弭兵”也是墨家的思想,墨家所解释的道中就包括非攻,反对一切侵略性进攻性的杀戮战争,根据鲁迅的考证墨家正是侠的祖宗。
    
  [凌万物而超脱]
  
  则表明人性的张扬,天地之间以人为贵,只有抛弃那种丑陋狭隘的偏见与争斗,不受各种陈规教条的束缚,求得大道,才能实现人性的张扬,才能做到“凌万物而超脱”
  <文心雕龙>里说“仰观吐曜,俯察含章……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为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
  这就说明人是“性灵所钟”,与天地并立,“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
   “凌万物而超脱”是回归本真的人所应该达到的境界
  
  [觅知音固难得 唯天地与作合]
  
  这个结尾则说要得到知音很困难,也只有天地作合,才能遇到一个知音,表达了对知音的珍惜和欣赏之情  
  刘正风和曲阳是知音,令狐冲和任盈盈是知音,能得到这样的知音,是天地与作合的结果
  
  这首歌就是央视的笑傲江湖曲,可以说对整个笑傲江湖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点题的作用,真正透彻了表达笑傲江湖的意境与主旨,提升了原著的层次
  
  接着来分析一下央视《笑傲江湖》的片尾曲

首先作为片尾曲,和剧中的笑傲江湖曲《天地作合》是两个概念,起到的作用当然也应该是不同的!
    《天地作合》是点题,是说明这部电视剧的主旨和灵魂所在
    
    而《片尾曲》,则是起到总结作用,也就是把整个笑傲江湖表达的故事,传递的信息和内容总结一下,概括一下
    
    现在我们来看歌词
    
    [传一曲天荒地老]
    
    这一句是说整部故事的纲领是围绕片中的曲阳和刘正风弹奏的笑傲江湖曲进行的,这一句开宗明义,简洁而扼要,非常有力
    
    [共一生水远山高]
    这一句就是概括令狐冲和任盈盈之间的爱情,并且有力的和第一句呼应,而且尤其应该强调的是,这一句所传达的不仅仅是白头偕老的爱情,更表达了一种知己知音之间相伴相随的境界,又隐含这种关系具有高山流水一般高洁的气韵
    
     [正义不倒]
    这一句则紧密承接上面的意思,起到了补充作用,笑傲江湖曲也好,出身华山派的令狐冲和魔教的任盈盈相伴相从也好,是不是意味着主人公真的是非不分,没有正义感,只顾自己适情任性,逍遥自在,舒服快活去当山林隐士吗?并非如此,恰恰相反,抛弃门派偏见,以及所谓正邪不两立的仇杀,本身就是正义的需要冲破了教条的束缚,令狐冲的心中也始终是把正义放在第一位,行为也是有自己坚守的原则,比如他屡次坚决拒绝任我行要他加入魔教的要求都是这个的表现,
    而笑傲江湖的整个故事也是表达了无论是岳不群和左冷蝉这些所谓的正派人士,还是任我行东方不败这些魔教的人,只要他们行为出于私欲违背了正义,就最终灭亡
    所以“正义不倒”这句歌词又绝妙的对主题进行了有力的补充和说明
    
      [会盟天下英豪]
    
    这句歌词则是具体的说了令狐冲的遭遇经历,他和大批江湖人士一起上少林寺救任盈盈,并在少林寺和各大派掌门相遇,并见证了三场比武已经是会盟天下英豪了,而在五岳并派的嵩山大会上,更是会盟天下英豪,
    这短短六个字就概括了令狐冲在书中电视剧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经历,不能不佩服作词者深厚的功力,不仅如此令狐冲在整个故事中的经历实质上就是不断会盟天下英豪的经历,所以这一句其实又是把贯穿整个故事的令狐冲的经历概括了进去
    
      [无招胜有招]
    
    
    这句又是紧承上句,会盟天下英豪之后又怎么样,就是这句话“无招胜有招”,令狐冲没有什么机心,也没有什么贪婪欲望,争权夺利的野心,但却在会盟天下英豪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胜利,并最终成为真正的天下第一,这句话不单说的是独孤九剑的招式,更重要的是表达整个故事传达的一种人生哲学
    
    所以纵观整首片尾曲,非常有力的给笑傲江湖故事来了一个总结,把笑傲江湖的主题,人物经历,传达的人生哲学都概括了进去,这绝对是一首超一流水准的片尾曲,比什么沧海一声笑,这种离题万里,不着边际,庸俗不堪的歌强出一百万倍都不止
    这首片尾曲是真正的融大俗与大雅为一体,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美的洗礼
  
  接下来我们就对照分析一下香港徐克导演的庸俗不可耐的烂片《笑傲江湖》电影中的那首烂歌《沧海一声笑》
  和央视的笑傲江湖曲一比,那首狗屁不通的沧海一声笑,词句之粗陋,格调之低下,意思之鄙猥,实在只能算发臭的腐肉而已

[沧海一声笑]
    评点:在歌词里这么笑啊,哭这种词的乱用,正是一切滥俗歌词的通病,语言能力极端匮乏的表现
    
   [滔滔两岸潮]
    评点:真是自相矛盾,前面说是沧海,沧海是一望无边的,哪里的两岸,作者心胸狭隘,为了拼凑词句,以至闹这种笑话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评点:所以歌词里都这么直白的出现浮沉的字眼,作者心胸之中浮沉两字占据空间太大了,粗鄙之状毕露无遗
  
      [苍天笑]
    评点:前面是沧海笑,这里又来苍天笑,实在是不动脑筋的顺杆爬驴,想象力实在是欠缺。而且做作,苍天茫茫,会把人群自以为是的琐事放在心上,来给你笑,心胸之狭隘无以复加,市侩之心理表现也,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评点:说的是天知晓,可是人的关切之情真是溢于言表,装出不关心,内里却如蛆跗骨一般,这种欲拒还迎,半推半就的做作也确实符合一般市侩的特性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事几多骄]
    
    评点:作者真是类似小学生造句,只要在“笑”这个动词前不动脑筋的加上苍天沧海江山等名词就算完事,不仅是低能,而且狭隘自恋无知,也真是变本加厉,好象是被人点了笑腰穴,是不是快要笑断气了,剽窃苏轼也剽窃的不伦不类,什么叫做红尘,什么又叫做俗事,连总体欣赏这首歌的网友房梁上的狗尾草都说句子累赘,“红尘重了俗世,且意思含糊不清”!其实正是作者处处表现自己要脱俗,却处处表现骨子里的庸俗
    
      [清风笑
      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
    评点:完了,还嫌不够,还怕别人不知道他用这个歌是来表达所谓的豪迈豪情,所以干脆在歌词里就写上了豪情,就差拉着别人的衣服,叫:“我是豪迈的,豪迈的”,一首歌能矫情做作到这个田地,也真是作者的修养低下的表现,只是佩服他也有脸拿出来发表


 [一襟晚照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评点,这似乎是那些成天提心吊胆,在官场上钻营的官僚市侩的心态心照,忧虑自己前途,怕明天就完蛋了,就安慰自己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事几多骄
      苍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啦......
    
    纵观整个歌词,除了那些不知道羞耻,强拉着沧海,苍天,江山来硬让他们“笑”这种做作粗俗到无以复加的废话假话无病呻吟的话的堆彻之外
    歌词里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最关键的似乎就是这么两句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大家看看这两句描绘是什么人的心态,典型那些市侩小人的心态,钻营投机者的心态,这种人既没有自己觉得可以为之献身,象玄奘取经,司马迁写史记,为一个事业或信念献身的精神,所以浮沉随浪,还一副冷漠的看客心态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也没有笑傲江湖中曲阳两人厌倦江湖仇杀纷争,决意离弃这种纷争虽死无悔的精神,所以歌词里还在关心谁负谁胜,问题只是他不知道谁负谁胜,所以说天知晓,也没有那种主动抗争的心理,所以说浮沉随浪,
  
 有人却辩护说《个沧海一声笑》“配上朗朗上口的旋律反复吟唱之下,一股浓浓的豪迈豁达之情就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了。”
    我却认为这种豪迈是做作的豪迈,虚伪的豪迈,是装出来的豪迈,是内心空虚,色厉内荏的豪迈
    真正发自内心的豪迈,不需要自做多情强拉着沧海、苍天、江山、清风、苍生来硬让他们陪着自己笑
    
    民歌:“赤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盖四野,风吹草地见牛羊”,豪迈不豪迈?但是可有半个“笑”字?
    真正豪迈的人也不会做作的对这个笑,对那个笑,简直就成了卖笑之人,和豪迈根本不沾边!因为笑傲江湖里有个笑字,就在歌词里笑个不停,这只能认为词作者的思维相当皮相肤浅
    真正豪迈者一言一行,平淡无奇中自然能见出豪迈气度来,用的着这么狂笑不停么?胡一刀算豪迈了,他会象做戏一样对着什么沧海、苍天,对着江山、清风而笑么?恰恰相反,越是豪迈之人,一样一行就越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绝少多余的废话,更不会有做作的表情,能歌能哭,能悲能喜,该平静就平静,该沉默就沉默,都出于肺腑之间!
    李白算是豪迈的了,他的诗句里会用笑个不停来显示自己豪迈么?
    
    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读这些诗,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可是这里有半个笑字吗?根本没有
    因为这就是发自肺腑的感情,不可能象个神经病一样笑个不停
    要靠东笑,西笑,上笑,下笑装出来的豪迈,都只能是内心空虚的表现,是皮笑肉不笑,是干笑,完全没有真情
    
    再说到和人物和笑傲江湖主旨的关系,豪迈是笑傲江湖的主旨吗?豪迈或装出来的豪迈根本就不对!
    要说豪迈,那任我行不豪迈么。向问天不豪迈?那笑傲江湖的主旨莫非就是在歌颂他们了?显然不对。
    那个沧海一生笑,作为那些在商业社会官僚社会挣扎奋斗的市侩发泄情绪给自己提供精神胜利法渠道的歌曲倒是可以切题(难怪有感染力呢),但如果说是和什么“热爱自由不愿受束缚的精神相通”,那纯粹是胡说八道
    确实有谁不热爱自由啊?谁愿意受别人束缚啊?有哪个人是天生愿意受别人管制,受别人束缚的?最卑微的市侩都梦想自己能够无拘无束吧
    但问题是你追求自由,你要摆脱种种束缚,你就要有勇气来和束缚你的力量进行抗争,有勇气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付出相应的代价,甚至牺牲
    真正有自由精神的人,和没有自由精神的人,区别就在这里,而不是说什么有人喜欢自由,另外的人就天生喜欢受到管制
    现在再来看看这个“沧海一声笑”的歌词
    在大量的干笑之后,表达的主旨却是什么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这两句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关心谁负谁胜,但又觉得这个是天知晓,完全是一种市侩的无力感,对自己命运,或和自己相关的力量的命运毫无信心,至于“浮沉随浪只记今朝”更是那种任凭外界的力量摆布控制,而他自己只要随遇而安,今朝有酒今朝醉,得过且过的庸人哲学,市侩哲学!
    哪里有半点敢于向命运抗争,敢于向操纵自己的外界力量抗争的自由精神
    这种典型的庸人哲学,市侩哲学,孱头哲学,懦夫哲学居然成了和“热爱自由不愿受束缚的精神相通”,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如果刘正风和曲阳信奉的是什么浮沉随浪,那他就应该和别人一样,不必为了抛弃门派偏见,不必为什么笑傲江湖曲,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

不知这部片子有没有过度赞美李自成

清军入关与日寇侵华相似之处;1日本是大和族,清朝是建州女真,都属于异族入侵.2日本趁中国国共内战而侵入,清军趁明军与农民军内战而侵入.3 在民族危难之际,国共联合抗日,南明与农民军联合抗清.4国民政府与当时的明王朝都腐败无能,所以一败再败,被外族侵辱.5日本在南京杀了30万人,清军在扬州屠杀80万,江阴屠杀13万,嘉定三屠.6国民政府和南明最初首都都是南京,战败后国民党迁都重庆,南明迁都昆明.7日本扶植成立伪军,清朝成立汉军八旗.8日本在占领区实行日本化教育,清朝在占领区实行剃法等满化政策.9日本在七七事变前,占领东北,进攻热河,绥远,察哈尔,上海等地.清朝在入关前攻占明朝管辖的辽宁地区,五次入塞侵扰.10日军和清军都是先攻占北京再引军南下.11日本在1910年侵占朝鲜,而清朝在1637年打败朝鲜,使之成为附属国,除去了后顾之忧.

长河东流】明朝可以避免灭亡的十次机会

1, 嘉靖时代,兵部尚书夏言力主收复河套,反而被奸臣严嵩诬陷勾结蒙古意图谋反,遭嘉靖皇帝冤杀!

点评:明朝坚持文官带兵制度,兵部尚书多为毫不知兵的腐儒,难得还有夏言这样富有战略眼光者。当时蒙古内部分裂,互相攻杀,鞑靼部可汗主动请降,以河套草原为厚礼。明朝却把这天大的陷饼扔出了门外,实在是天下头号傻瓜。事实上,明朝后期与满清作战之所以不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马的河套草原在蒙古人手里,造成了明朝马匹奇缺,以步军为主的明军难以抵挡满清骑兵的冲击。而且满清也经常通过蒙古人的控制区域袭击北京。若河套草原在明朝手里,既可为军队提供大量马匹,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骑兵队伍,又可以河套草原为基地,遏止满清对于蒙古草原的扩张,实为制约满清的一个重要棋子。可惜明朝却忙于内斗,弃重要战略要地于不顾,可悲可叹。

2, 张居正死后,其新政措施被彻底废除,张居正家人也被办罪!

点评:明朝后期,国家财政收入不过两千万两,加上“辽响”也不过三千万左右,还闹得民变四起。以明朝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却闹得国库入不敷出,实在是不应该。明朝税收最大的弊端,在于纳税最多的恰恰是最贫困的群体。如此荒唐的税收办法,百姓又怎能不造反。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实质上就是按照个人财产进行徵税,平衡贫富差距,同时丈量土地,遏止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张居正当政十年,国家财政收入每年有八千多万,超过康干盛世的最高水准,万历九年时的国库存粮充盈,即使十年闹灾颗粒无收也足以支用,这一点连汉朝文景之治也不可及。可惜了万历皇帝这个败家子,张相国一死就倒行逆施,一条鞭法全部废除,税收改为竭泽而渔的政策,还闹的山东苏州接连发生民变。明朝后期国库的空虚,起义四起。祸根正在于此。假如明朝可以沿用张居正的财政政策,最起码国家内部可以保证稳定,明朝可以用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应对满清的入侵。如此雄厚的国力,何愁满清不灭。

3, 萨尔浒大战,明朝四路大军全军覆没,满清崛起。

点评:直到今天人们还搞不明白,十万对六万,用的也都是名将,咋就打不过努尔哈赤的六万女真人呢!其实明朝从一开战就注定了失败,国库空虚,拖欠军饷,战士士气低落,(万历皇帝的税收政策惹的祸),加上一个愚蠢的四路进兵的主意。汉武帝第一次打匈奴也是四路进兵,结果让匈奴来了个各个击破,李广全军覆没。从此再不敢分兵作战,果然打了一串胜仗。与游牧民族作战最忌分兵,敌人在暗处我在明,加之地形不熟,一旦遭敌偷袭各个击破,覆灭的下场也就不远了。若明朝四路大军合力一处,那满清至多是骚扰一下明军而已,难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样此战即便无功也不至大败。四路进兵的荒唐主意正是杨镐出的,此人无德无能,仅靠巴结宦官得以高官。抗倭援朝战役他冲锋在后逃跑在前,白白葬送了蔚山战役大好战局,让岛津弘义从明军眼皮子底下逃走。偏偏万历皇帝好了伤疤忘了痛,如此重大的战役又启用了这个脓包。当时的兵部尚书孙承宗就曾质疑过此战法,可惜未被采纳。其实就算兵分四路也不是没有胜利的机会,只要推进得当,相互唿应,用兵谨慎,加上良将指挥,一样可以把女真人打入死地。明朝当时不缺良将,熊庭弼和孙承宗都是文武双全的将才,可万历皇帝偏偏放着不用。以至让努尔哈赤一战定干坤,从此和大明朝分庭抗礼。拖欠军饷,战法荒唐,用人不当,三项错误哪怕明朝少犯一个,此战也绝不会大败。满清也不会崛起,可惜,可惜。

4, 天启末年崇祯初年,满清两次进兵朝鲜,朝鲜向明朝求救,明朝皇帝置之不理,并禁止辽东大军援救朝鲜。朝鲜灭亡,成为满清藩属。
点评:大家都说万历皇帝煳涂,从此事看来,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更是愚蠢到家了。万历皇帝再煳涂,也还知道朝鲜中国唇亡齿寒的道理,硬是不惜花七年时间把小鬼子打趴下。有人说明朝皇帝有骨气,看看这两个家伙的表现,是有骨气的作为吗?失朝鲜则失中国,你爷爷万历懂得,做孙子的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满清攻朝鲜用了近十万人,基本上是他们全部的家当了。辽东大军驻扎在宁锦防线的不下二十万,要么抄其老窝,要么在鸭绿江断其后路,两者选其一都可把满洲人置于死地。当时的朝鲜还是打的很顽强的,几乎让满清陷入泥潭里。可惜明朝隔岸观火,坐视友邦灭亡。当然,当时明朝刚经过宁远大战,需要巩固防线,就算辽东大军准备不足,明朝全国有200万军队,山东江苏还有明朝的水师,以明朝战船的航海能力,援救朝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以辽东军坚守宁锦防线,调各地精锐水陆并进援助朝鲜,水师经鸭绿江断清朝十万大军后路,纵然不能得全胜,朝鲜也不至灭亡!丢了个朝鲜事小,但明朝的不作为算是彻底让人寒心,朝鲜战前,大部分蒙古部落还是站在明朝一边,朝鲜战后,几乎全都倒戈向了满清,结果是满清之后数次从蒙古地区入寇中原,打的明朝找不到北。更为严重的,朝鲜雄厚的资源更是给了清朝以支持。若朝鲜不丢,明朝就有了一个收复辽东的基地,丢失朝鲜如损一臂膀,可谓痛心疾首。 5, 天启末年,袁崇焕与满清议和,遭阉党诬陷,被迫解职,议和遂告破裂。


作者: 大荒五帝

2008-3-3 12:31  

点评:宋朝出了个秦烩,从此中国人就视议和如虎,似乎谈议和就是卖国。实际上议和是个中性词,关键是看在什么条件下议和,议的又是怎样的条款,汉高祖与匈奴和亲,唐太宗与突厥订谓水之盟,从条约本身看,无一不丧权辱国,可也正是这些条约,为中国赢得了休养生息的备战时间,经过养精蓄锐,终于有了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和唐太宗灭亡突厥的奇功。可惜明朝皇帝鼠目寸光,一听议和就暴跳如雷,仿佛议和就是卖了祖宗的万里江山。事实上当时与满清议和,对明朝来讲有百害而无一弊。当时明朝国内朝政腐败,关中连年饥荒,民变四起。明朝军队忽发于关中,忽调往辽东,两线作战自顾不暇,明朝太需要充足的时间去整顿内部,安抚民众恢复生产了。暂时的退让以积蓄实力有何不可。况且当时的满清对中原江山还不敢存非分之想,一没敢向明朝要公主来和亲二没敢称皇上,条约里甚至连独立都不敢提,只希望明朝皇帝封其一个爵位,与明朝诸侯王平级而已。这种条约既不破财又不伤面子,损失比汉朝的和亲要少的多。更何况一旦条约订立,满清与明朝就可进入相持阶段,明朝有充足的时间和国力来准备收复辽东,而以满清的人口和国力,是无论如何也拖不过明朝的。只要明朝皇帝有收复山河的决心,女真人的覆灭就只是时间问题。可偏偏明朝皇帝一幅甯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慷慨忠烈的荒唐。此后,李自成起义,明朝军队内忧外患,两线作战,终于导致了国家灭亡的下场。

6, 满清第一次兵围北京战役:皇太极用反间计骗崇祯杀了袁崇焕,明朝自坏长城,此后,满清数次经蒙古入寇北京,给明朝以沉重打击。

点评:整个事件里明朝一共犯了两大错误,第一就是杀袁崇焕。这是傻瓜都明白的。当时全国人民都知道袁将军冤枉,惟独北京人民和崇祯皇帝认为袁将军该杀。当时袁将军千里奔袭,阻击清军,使清军进攻被遏止,此战虽打的漂亮,但袁将军自己也承认,以九千骑兵阻击清朝十万大军,是带有赌博性质的,胜的实在侥幸。其后就坚守不战,等待援军。满清被拒在城外,就在北京城周围以烧杀抢掠泄愤,于是北京老百姓就把遭殃的帐算在袁崇焕头上。老百姓的愚昧还可以理解,但崇祯的不知兵就是荒唐了,坚守待援是每个有头脑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偏偏崇祯不明白。杀了袁将军,更是寒了二十万辽东军民的心,为了这么个煳涂蛋肝脑涂地,到头来也是被冤杀在菜市口,还有谁能为这样的朝廷尽忠。袁将军死后,其部将多人投降满清,祖大寿虽至死未给满清出一计,其部队却成了满清灭亡明朝的先锋,孔有德等人更是封王封侯。此后,明军叛变者日益增多,辽东防线更为虚弱。

第二则是战术上的错误,清朝十三万人孤军深入,其实是犯了兵家大忌,长城沿线各关隘依然在明朝手里。若明朝能在京城外与敌人长期相持,再集中数倍于敌的大军封锁长城关隘(这对明朝不是难事),将其合围,满清十三万大军必将陷入死地,即使皇太极能侥幸突围,满清也必定元气大伤。(俄罗斯在对抗拿破伦时即用此法)假如明朝更有胆气一些,一面调集内地兵马援救京城,一面由祖大寿率辽东兵北攻满清老窝,引满清主力回援,再于半路截杀,(即围魏救赵之法)那更是一刀桶进满清心窝,满清势必一战即亡。可惜崇祯皇帝内不识忠奸外不辨兵事,仅将满清击退就心满意足。让本是一次置满清于死地的绝好机会白白丧失。

7.明朝末年,关中持续八年大旱,闹的民变四起。李自成张献忠揭竿起义,天下大乱。明朝曾一度取得平叛胜利,收复张献忠,击败李自成,赢得了一时的安定,但天灾持续,明朝又没有采取措施进行赈济,导致民变再生,李自成东山再起。最终灭亡明朝。

点评:明朝能在两线作战的情形下平定李自成第一次起义,实在是上苍眷顾幸运之至,这本是明朝振兴的大好机会。有人说明朝灭亡是因为天谴,但仔细看看历史,汉唐时代关中也曾有过类似灾难。唐高宗时代关中曾连续干旱十年,受灾四年,结果唐高宗采纳宰相裴炎的建议,在关中第三年大旱时果断停止了对西突厥的用兵,调十万大军兴修水利,同时尽全力赈济灾民,其后七年虽旱灾横行,但关中却出现灾年无灾的奇迹。其后唐朝稳定了内部,兵发西域,灭亡西突厥,势力扩展到帕米尔高原。后来唐玄宗开元二年,关中又出现百年不遇的蝗灾,加上官吏暴虐,横徵暴敛,天灾人祸激的民变四起。


作者: 大荒五帝

2008-3-3 12:31

毛佩琦先生 “ 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挨打?

2008年06月23日 09:12:51  来源:北京日报
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挨打?或者说中国没能自身发展资本主义的原因何在?这是一个老问题。长期以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国学者提出了一种说法,即,“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资本主义萌芽说的理论根据。基于长期研究,史学界形成的广泛共识是中国在明代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史学界对这一结论从来就存在分歧。这里,我从明清易代出发,对“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这个老问题做一番考察。

一、一些外国学者认为,清代以前的中国是亚洲的中心,也是整个世界经 济秩 序的中心。但是,后来明清易代清改变了这种局面
明代中晚期,传统经济充分发展,新的经济因素大量涌现。商品经济的活跃和重商主义的抬头使根植于小农经济的一切传统观念受到挑战。明政权用以控制人口和土地的手段,户籍制度、黄册制度、赋役制度——与以前历朝大同小异——渐渐失灵。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身的解放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尺度。就明朝中后期的情况而言,中国社会已经明显地表露出向近代转型的征兆。
明代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不仅为国内商业活动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基础,而且支持了强劲的海外贸易。明帝国在通海势力的强大压力下逐步放开海禁。中国在海外贸易上显示出雄厚的实力。在环球大视野上观察中国当时在世界上的地位,当代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认为,在现代早期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是亚洲的中心,在1500—1800年间中国也是整个世界经济秩序的中心。这种意见很有代表性。
但是,长期战乱和明清易代清改变了这种局面。清初,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全国各地一片荒凉。战乱和满洲人带来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社会经济严重倒退,经过近一百年才得以逐步恢复和发展,当经济又达到或超过明代后期的水平时,中国已经与西方拉开了距离。

二、明代在科学技术上有惊人的成就,但到了清代,科学技术却处在政治 高压的干预之下,倒退回“西学中源”的故步自封之中
在科学技术上,虽然明代当时还没有发生工业技术革命,但一些重大的科技成果表明中国科学技术在原有轨道上的发展和走向成熟,正向新的突破点的逼近。比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当时已经采用火药爆破法开矿,用竹制管道排放煤矿中的毒气;使用焦炭炼铁;在冶金中广泛采用活塞式木风箱鼓风;用木铁结构机车运送矿料。在纺织等行业的手工工场中,机械使用已经很普遍,手工制造的机械已经相当复杂。中国和欧洲在手工技术方面的水平是相近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的一些材料被200年后的达尔文用来证明他的物种进化理论。嘉靖年间,为预防天花,已经发明了种牛痘的方法。算盘的广泛使用,《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和《算法统宗》都标志着计算技术的进步。英国科学技术史学者李约瑟认为,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思想方法酝酿着近代科学的倾向。他说:“当十六世纪末,利玛窦到中国同中国学者讨论天文学时,中国天文学家的思想(这保存在他的谈话记录中),今天从各方面看来,都比利玛窦自己的托勒密— 亚里士多德式的世界观更为近代化一些。”

但到了清代,情况发生了逆转。与明代后期科学技术的开放态势不同,清代的科学技术研究在政治高压的干预下,倒退回“西学中源”的故步自封之中。明代中外科技交流是由民间推动的,是自下而上并得到朝廷鼓励的。清朝顺治、康熙时期,清朝与对西方传教士的科技交往仅限于朝廷。他们限制普通士人与西方传教士的接触。拥有技艺的西方传教士更像是清朝的宫廷侍从,成为天朝大国太平盛世的装饰品。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对新事物蔑视和拒斥。

三、明中后期,人的自主意识增长,提倡自我,蔑视权威成为新风。
但是,清朝入主中原后却加固了旧制度、旧思想的统治
明中后期,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逐步发展起来,人的自主意识增长。心学提倡自我,蔑视权威,提倡社会相对平等。传统的价值观念、教条受到挑战。同时,由于明朝政权的衰败,统治机器的松动,对社会控制的能力大大下降。但政权控制力的减弱,却给反传统事物的发展留下了缝隙。新鲜事物和独立思想所受到的压力减小了,使士大夫受到了鼓励。这恰与心学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的兴起汇成一股潮流,对传统思想造成了冲击。士大夫主体意识高涨,他们集会结社,强烈要求参与政治。继东林党之后,复社成为全国性的庞大的政治性社团。它具有完整的组织和明确的主张,带有一些近代政党的意味。他们那种“品核执政,裁量公卿,虽甚强梗,不能有所屈挠”的精神,给晚明社会添加了一层鲜亮的色彩。
同时,由于中国在一些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开始了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在西方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家眼中,中国完善的文官制度和成熟有序的社会所体现的进步的人文精神是无与伦比的。一些西方政治精英对中国文化崇拜得五体投地。他们赞扬良好的中国政府以及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众所周知,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曾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启示。
清朝的入主中原后,并没有按明代后期社会经济的轨道继续前进,相反,它加固了旧制度、旧思想,使本已趋解体的、应该抛弃的旧制度得以维系和延续,新事物的萌芽、鲜活的思想和开放的态势均遭到扼杀。随着清朝绝对君主权利的确立和控制的强化,晚明以来“离经叛道”的思想逐渐销声匿迹。到乾隆朝,所谓“文治”达到鼎盛,思想禁锢也走向极致。清代的文字狱次数之频繁,株连之广泛,处罚之残酷,超过以往的朝代。康熙年间的《明史》案、《南山集》案,雍正乾隆年间的曾静张熙案,对士大夫进行了严厉的镇压和打击。舆论被钳制,读书人噤若寒蝉,以致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

四、明廷对接纳外国人、外国文化是开明的。但清朝带着自以为优越
的感情,把自己封闭起来,排斥外来文化和文明
明廷对接纳外国人、外国文化是开明的。利玛窦的活动就曾得到万历皇帝的鼓励。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已成积贫积弱之势。崇祯皇帝为挽救明朝的颓败,对新鲜事物也采取开放态度。意大利传教士毕方济为了“仰佐中兴盛治事”,建议 “一曰明历法以昭大统,一曰辨矿脉以裕军需,一曰通西商以官海利,一曰购西铳以资战守。”实际上,他是在将西方的价值观向古老的东方文明中灌注。然而,崇祯皇帝以开放的态度,批准徐光启“以其新法相参较,开局修纂”历法, “指挥督造战炮”,并且下令再次开放了海禁。如果历史假以时日,这些做法可能导致新的局面。
清朝入主中原,将明代已经解体的体制再行加固,如同修理了一辆即将废弃的破车,使之继续运行,延长使用。不仅如此,清朝政权与明朝相比带有保守性和封闭性。特别是在国内叛乱得到平息,边疆地区包括台湾实现统一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它的保守性和封闭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清朝实行了严厉的海禁。康熙年间,清廷与罗马教廷发生礼仪之争,不仅西洋人在中国传教受到限制,对洋商与中国贸易的态度也更加严厉。当时清朝号称极盛。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妄自尊大,是一个原因;心怀恐惧,是另一个原因。这并不一定是害怕洋人,它真正害怕的是国内百姓。狭隘的防范心理,使清朝统治者不可能有开放的胸怀。清朝严厉的闭关政策,使中国自绝于世界大潮之外,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事态发展的结果已经十分清楚,清朝自身虽然走向强盛,但由于它的僵化封闭,使得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后了,最终出现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可以说,清朝从建立走向极盛的大约250年,也正是中国从先进走向落后的250年。中国已经失去与西方平等对话的地位,西方侵略者挟其炮舰之利打开了中国国门。